古語說:“嘗遍百果能養生!弊怨乓詠,水果的養生保健功效就普遍為人們所認可。水果之所以能養生,是因為水果來源于大自然,是天然食品,而且各種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等,能夠營養機體,促進新陳代謝,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,具有養生滋補、防病治病的功效。雖然自然界中可以食用的水果不可勝數,但由于水果有寒、涼、溫、熱等屬性,人與人的身體狀況又有所不同,所以應對春季吃水果的講究有所了解,這樣才能使水果的養生保健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。
另外,初春時節自然成熟的水果較少,大部分是頭一年秋季儲存的。這樣的水果,由于存放時間較長,隨著天氣漸暖,容易有大量細菌繁殖,造成腐敗變質。變質的水果進食后,對人體是相當有害的,甚至會造成中毒,所以吃起來要格外小心。春季還有不少水果是非正常生長成熟,即采用膨大劑、增紅劑和催熟劑等化學激素促成的早熟水果,如西瓜、獼猴桃、草莓等。這些早熟水果雖然看起來鮮艷碩大,但其口味卻迥異于自然成熟的水果,而且其中添加的激素等化學成分對人體也會造成傷害。所以春季吃水果要注意分辨,盡量以時令水果為首選。有過敏體質的人,春季不宜多食可能引起身體過敏的水果,如菠蘿、荔枝等。
一、春季養生選擇水果應注意的三點:
1、食溫性水果以養陽
早春時節氣候還比較寒冷,為了御寒,人體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,這些能量就需要從飲食中多多攝取。但由于春季人體的脾胃較弱,消化吸收能力不夠強,水果便是這一時期最適宜的食物。蘋果、桃、甘蔗、烏梅等水果不僅具有清熱、生津、解渴的功效,更重要的是,多吃一些溫熱性水果,如木瓜、橘子、山楂、菠蘿、櫻桃等,還可以順應春升之氣,抵御早春時節冬日的余寒。
人們在長期的經驗中發現,不同的水果有著不同性質。中醫認為,水果一般分熱性、溫性、中性、涼性和寒性幾種屬性。溫熱性水果一般是熱量密度高、糖分高的水果,這樣的水果有散寒、溫經、通絡、助陽等功效,吃下去以后,身體能量會有所增加;而寒涼性水果熱量密度低、富含纖維,但脂肪、糖分都很少,吃這樣的水果多了,人會愈來愈沒了能量、沒了體力,也愈來愈怕冷、虛弱。所以,在寒冷的早春吃水果,還是多吃一些溫熱性的水果穩妥一些。另外,中醫認為,水果的外皮一般是比較陽性的,果肉則是比較陰性的,所以,春天養陽,應盡可能地連水果皮一起吃掉,如蘋果、梨、青棗、楊桃等,只要把水果仔細消毒洗凈,對身體是有好處的。
2、少酸多甘益脾胃
“省酸增甘,以養脾氣”,這是春季的食養原則之一,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水果養生。中醫認為,脾胃乃后天之本,人體氣血化生之源;脾胃之氣健壯,人可延年益壽。肝屬木,味為酸;脾屬土,味為甘,木可勝土。所以春季宜少食酸味水果,否則酸味攝入過多,會助長肝氣,使之過旺,肝木克脾土,自然會影響到脾胃的健康。若能多食一些甘味水果,如甘蔗、青棗、櫻桃、草莓、菠蘿、栗子等,則有利于增長脾氣,這對春季防病保健將大有裨益。
少酸多甘,并且不是說酸味水果一點都不能吃,少食一些還是有益的。因春季肝陽初發,而酸味入肝,適當吃一些酸味水果,如楊梅、梅子、柚子和柑橘等,可以增加肝臟的功能,促進食欲,并可抵御過盛肺氣的侵入,只要能適可而止就好。
3、解毒清火用水果
春季氣溫變化較大,細菌、病毒等微生物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,所以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,以增強抵抗力。而這些營養素大部分可以從水果中得到,如柑橘、檸檬等水果,富含維生素C,可起到抗病毒的作用;蘋果不但含有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脂肪及糖類,能使人體抗病組織產生一種熱能,同時還含有一種抗感冒因子,能直接抵抗感冒病毒,加速康復;枇杷除含有蛋白質、鐵、鈣、磷、鎂、胡蘿卜素等營養素外,還含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成分,能預防癌癥,延緩衰老,枇杷中的苦杏仁苷,能夠潤肺止咳、祛痰,治療各種咳嗽。
春季天氣干燥,又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的時期,氣候變化無常,不時有風寒溫濕交替侵襲人體。順應自然規律,人體內蓄積一冬的陽氣要逐漸向外生發,如果機體藏陽氣過多,會轉化為熱邪外攻。若再遇到外界陽氣驟升,內外陽氣兩相碰撞,易引動內熱而生肝火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上火”。上火會誘發多種疾病,所以需要適時調理,及時“降火”。除了飲食有規律、多喝水、多吃蔬菜、多休息外,適當多吃些去火的水果也是必需的。如梨經過水煮之后喝湯,對于去火、潤燥就特別有效;香蕉也被認為是較好的敗火水果之一。